• 思想教育

以主题班会为载体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日期:2025-01-03 10:01    浏览数: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较其它教学而言,具有凝聚学生互助教育能量、稳定局势等作用。现如今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自控力不足,所以,需要高校能以主题班会为载体,对学生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并在此过程中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
       一、主题班会在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凝聚学生互助教育能量
班级凝聚力不仅属于班级的核心,同时还是对高校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可见,高校主题班会的开展,对班级建设和凝聚学生互助教育能量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题班会能提高学生的互助协作意识,并且还能有效弥补高校班集体组织结构松散等问题,而且在主题班会中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还能让学生针对某一主题进行互动交流取长补短;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方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从而对主题班会的教育意义达成共识。由此可见,以主题班会为载体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班集体成员互相教育和共同进步的主要过程。
       (二)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相比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而言,以主题班会为载体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会受制于书本,并且在选题方面还存有灵活性,能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拓展和延伸,还能让高校依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确定合适的主题班会内容,亦或者是根据纪念日、时事热点等明确班会主题。此外,若是把理论学习与主题班会有效结合,更能促使班会主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二、高校主题班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偏离教育主线,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主题班会作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本该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高校的主题班会通常被当做辅导员处理班级事务的集体性会议,班会主题也局限于班级的日常管理事务和学校突发的重要事务,已然丧失了主题班会存在的根本意义,偏离了主题班会育人的根本目的,难以发挥主题班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缺乏创新意识,模式陈旧,内容单一
       当前网络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多彩的新鲜事物,但是高校的主题班会的开展还停留在传统的 “一言堂”、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上,开展方式也仅仅局限于节日纪念、娱乐表演、才艺展示等形式。这些过于传统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和吸引力,已然与社会脱节,完全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另外高校的辅导员还存在模仿他人主题班会设计的现象,套用他人模式,教育内容和方式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符,教育效果难以保证。
       (三)缺乏系统规划,德育目标难以实现
       高校的主题班会多是辅导员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召开,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在班会主题的设定上没有契合学生发展阶段的需求,眉毛胡子一把抓,多半是没有主题或者没有鲜明的教育主题。班会的教育活动缺乏系统的规划,班会过程不规范,教育内容不深入,与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脱节。作为德育教育重要阵地的主题班会,其有效性正在逐渐丧失。
       (四)缺乏制度保障,参与主体不积极
       主题班会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手段,本身就是德育部门的一项工作制度,但是现实操作中,辅导员临时组建主题班会只是为了应付上级任务,学生参加主题班会只是因为老师通知,对主题班会的召开情况、会议效果无人问津,教师不积极,学生不配合,究其原因,相关制度的缺失是重要因素。没有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就没有压力和动力,任由教师和学生自主发挥,主题班会的最终效果只能是一份会议记录。
       三、主题班会建设的优化措施
       (一)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
       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之一,辅导员工作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培养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力,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协调各方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成长成才。针对主题班会,辅导员可以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形成合力,积极配合发挥引导作用,共同建设主题班会。班主任可以为辅导员分担一部分工作,帮助辅导员从整体上把控主题班会召开的各个环节。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在主题班会筹备的过程中给予方向性指导,必要时承担班会筹备的部分工作。
       在主题班会开展过程中,要注意引导,保证班会的顺利进行,在给班级主要组织者及全体同学肯定的同时,要找到合适的办法激励同学们可以做得更加出色。任课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发挥专业性作用,结合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提出专业性的宝贵意见。在班会收尾时,各位老师面对本次班会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适时做出总结并加以纠正,为下次主题班会的更有效召开奠定基础。如有条件,可以邀请其他班级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参与其中,为主题班会的建设提供更加广泛的指导意见,不断提升班会质量。
       (二)确定鲜明班会主题,明确教育目标
       确定一个鲜明、符合实际的主题就已经为班会的开展定好了总基调,必然会有助于主题班会完成教育使命的目的。主题班会应该真正地契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具有适时性和趣味性,并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性,通过班会能够进一步解决某一阶段同学们之间普遍存在的问题。
       比如:针对大一刚入学的新生,很多都是不远万里来到高等学府读书,甚至部分同学是第一次离开家,想家成为了当前阶段学生们最大的“心病”,而此时恰逢中秋节,辅导员完全可以将节日作为教育契机,开展以“笃乡·望月·新朋友”为主题的班会,通过活动既可以为同学们创造大家一起过中秋的节日氛围,淡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可以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情,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针对刚步入大四年级的同学,可以适时召开以就业指导为主题的班会。此时,学生们的重心基本都放在找工作上面,部分同学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该找什么工作,部分同学即使有方向,但对于办理工作入职手续方面难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疑惑。了解就业形式、合理办理入职手续自然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三)创新班会内容形式,增强感染力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高校的学生工作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传统的课堂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消息,要想吸引住学生们的眼球,高校就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课堂要创新,主题班会的内容形式更要创新。在内容方面,辅导员可以从宣传新思想、传播正能量的网络阵地中筛选出贴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内容,融入主题班会,如当前正进行的第二批主题教育,通过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身边同学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展现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
       在形式方面,可以通过报告会、辩论会、演讲会、知识问答、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开展主题班会,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实地调研,形成观后感或调研报告,供学生进行集中讨论。总之,只要是能够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能够达到主题班会教育目的、能够让学生理解最大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可以成为高质量主题班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建立班会保障制度,调动学生积极性
       据了解,很多高校对主题班会的建设与管理缺乏统一的认识,没有较为完善的主题班会建设体系,缺少相应的制度加以约束,甚至只是流于形式。要想建设高质量的主题班会,制定一个好的制度是前提,抓落实是关键,监督制约效果评价则是保障。高校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主题班会实施监督和质量监控,定期对各个班级主题班会开展情况及效果进行评比,并给予相应表彰鼓励,定期组织辅导员进行主题班会教育研讨,互学互鉴。
       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会的积极性,综合多方面因素,开展最适合学生、最吸引学生、最能取得成效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必要时建议将主题班会评价体系纳入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考核中,制定关于主题班会的相关条例编入《学生管理制度手册》中,以期提升主题班会的建设水平。
       总之,不管是对高校,还是对辅导员,亦或是对学生来说,主题班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学校来说,只有有效地组织和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才能保证德育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对于辅导员来说,有效地组织主题班会活动是其自身专业素养不断提升的重要渠道; 对于学生来说,积极主动地参与主题班会活动,将有助于其正确地认识世界、他人和自我,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骆无思)